【最美退役军人之张仁林】当村干部要用真感情

日期:2021-01-26 15:58:01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编者按

 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金华市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他们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热发光。我们将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责任和担当。

个 人 简 介

 张仁林,男,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金东区曹宅镇潘三村党支部书记。1979年12月入伍,1984年10月退伍。2010年9月当选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振兴乡村建设,增加集体收入,先后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停车场,修补水泥路面1300平方米,拆除危旧房3000余平方米,新建540余平方米的老年公寓。2017年被评为金华市“道德模范”,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


 56岁的张仁林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走红”。

 6月24日下午,金华暴雨如注。受入梅以来连续三轮强降雨影响,我省钱塘江流域发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大洪水。为尽快转移村里的危旧房住户,尚在医院住院检查的张仁林“请假”回村,背着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就上门去做农户思想工作。这一幕,恰好被同行的村干部拍下发到镇村工作交流微信群里,随后受到媒体关注,并在两天后的一次全省会议上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点赞。

 “我这个人的性格,要么不做,既然去做了,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张仁林说。在周围人眼中,他多少有点执拗,也因此常让家人担心,不过在张仁林看来,当村干部,就应该这个样。

当村干部,就是要上心

 入伏后的正午,烈日炎炎,刺眼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来到潘三村时,只见张仁林头戴草帽,穿着那件“走红”照片中的格子衬衫,正在村里一处危旧房拆除现场帮忙。有人劝他回去休息,他说不行,还是在现场放心,一如半个多月前那场暴雨中的决定。      6月24日,因为脊椎压迫神经导致右手发麻,张仁林在医院里住了3天。因患冠状动脉硬化,他一直是个常年服药的老病号。经初步检查,医生建议他先住院观察一周,并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进行24小时监测。但是入院第二天下的那场雨,就打乱了张仁林的计划和心绪。

 那天,窗外的雨哗啦啦得往下倒,微信群“叮叮咚咚”全是工作交流内容,张仁林坐卧不安,一心惦记着村里危旧房住户。吃过午饭,他决定跟医院“请假”,自己开车回村。

 下午3时,当看到身上绑着心电图监测仪的张仁林撑伞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出现,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危旧房住户离开时,许多村民才知道,张书记是从医院“逃”回来的。联村干部杨玮告诉记者,张书记“逃出”医院这件事,让她既有些意外,也觉得符合他的一贯作风。那天,张仁林一直忙到深夜11时才回到家中。

 张仁林的“劳心”早就在村里出了名。

  “他自己生病不告诉人家,但谁家要是生病有困难,他都掏钱去看望。”潘三村65岁老党员张家华连连感叹。

 村里50多岁的低保户徐彩仙身体不好,常年生病,前两年丈夫又患了胃癌。她家生活不易,张仁林很同情,经常自掏腰包上门看望。“张书记的恩情,我一辈子都记得。”徐彩仙说。

 “当干部的,就应该多为别人考虑。”这是张仁林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潘三村不大,宅基地比较紧张,因为许多村民都想建房改善居住条件,对那些符合政策可以申请宅基地的,张仁林总会忙前忙后,坚决不收任何东西,哪怕只是一支烟。在他看来,这些举手之劳不值一提。“村干部对这些办事流程都熟悉,帮忙是应该的,没啥好说。”张仁林说。

当村干部,就要肯吃亏

 在张仁林的概念里,村干部就应该会奉献、肯吃亏。     当村支部书记前,张仁林可以说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

 他开过加油站、承包过矿山,还买过5台挖掘机,生意好的时候,一台挖掘机一年收入达20多万元。2010年,当张仁林下定决心回村参选时,他毅然卖掉了手上的4台挖掘机。他说:“既然选择了回村做事,就要一心扑在村里,至于赚多少钱,就不是要考虑的事了。况且,家里挖掘机多,搞项目建设,人家容易说闲话。”

 当时,村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村民活动场所,矛盾纠纷也多,许多村民都盼望着能有一块场地,好让人和心都聚起来。于是,张仁林上任后将第一件事定为修建一个村民广场。

 可是,村里仅有一块空地,已经批给3户人家建房,而其中一户正是张仁林堂弟张基有。

 “你是村支书的亲戚,大家都在看着呢,就委屈你跟我一起‘吃亏’了。”张仁林打定主意从堂弟这里寻找突破口。几天软磨硬泡后,张基有终于松了口,另外两户看在眼里,也就同意了。

 地是有了,不过资金却出了问题。当时,村集体每年只有1万元收入,存量资金不超过3万元,怎么办?张仁林首先发动村里的24位党员一起带头投工投劳,并劝说有能力的村民一起出钱出力。

 看到书记为村里的事那么费心,党员都来了,村民也来了。最后,全村540人中,有280多人在张仁林的发动下一起投入了义务建设村民广场的热潮。

 终于,1400平方米的村民广场建起来了。看到还有剩余的材料,张仁林又带领大家修缮了一处废弃的碾米房,将它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今年我们还要扩建和提升活动场所的功能,让它成为整个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张仁林向记者介绍。

当村干部,要用真感情


 潘三村村民最爱去的,是张仁林家的茶桌旁。

 每天晚上7时左右,不少村民吃完晚饭,有想找书记聊天、商量事情的,就会陆续来到张仁林家。张仁林总是用自家茶叶煮茶倒水招待村民,这一聊,往往就是一晚上。

 不过,这张茶桌上的氛围也曾一度紧张。2012年,听说造地改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质量,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张仁林主动与镇里沟通对接,潘三村169亩造地改田项目顺利立项。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当时全村共有农户241户,涉及其中170余户,不少村民的想法并不能一下子转过弯来,甚至有人每天跑到张家,一直吵到深夜。但是,张仁林并未因此泄气,他带着村干部一遍遍为村民分析利弊,并主动解决实际问题。     苦口婆心劝说、情与理并举,1个多月后,造地改田项目逐渐征得了所有人的同意。根据政策,每亩土地可以获得1万元补贴,这笔钱,一部分作为补偿资金发给了农户,一部分作为村集体奖励资金留存,这让潘三村赢得了“第一桶金”,为村庄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项目完成后,土地又被承包,到2014年,村集体账目上已有150余万元。

 “张书记对村民付出了真情实意,我们都支持他。”在采访中,村民们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今年开始,潘三村又进行旱改水项目,准备进一步打造高标准农田,为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作好准备。“现在工作好做多了,大家知道这个项目后都主动来找我,说要参与进来。”说起村民们的变化,张仁林满是欣慰。

 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张仁林和村干部们又有了新计划,他们打算在推进“空心村”改造、拆除危旧房方面探索连片拆除,并集中建设老年公寓。而在村庄环境方面,谋划着将进村道路“白改黑”,并申请资金修缮古宅。一个美丽、幸福的潘三村在张仁林的带领打磨下已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