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编者按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增强广大军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引领“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双拥传统,深化双拥宣传,营造浓厚的“军爱民、民拥军”社会氛围,即日起,我们特开设“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作品”栏目,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
两代从军梦,一脉报国志
喻友清
我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偏远农村。80年代末,以农村大包干开始的社会变革在我的家乡也已初见成效。尽管赶上了这个大好年代,但我的父母仍然为了我们姐弟四人的衣食住行和学费,辛苦劳作地透支着生命,尤其是我的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已进入高中的我,常常因为父母的艰辛以及自己不再靠前的成绩而自责和愧疚。就在这时,“光荣当兵,保家卫国”的号召再次响遍家乡学校和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我毅然作出了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弃笔从戎。一来,自小我就对军人比较崇拜、对军营很是向往;二来,应征入伍可以减轻一点家庭负担。若能考上军校,还可以实现从小就有的报国之志。令我庆幸和意外的是,在那个还比较重男轻女的世俗年代,父母同意了我这个家中唯一儿子的选择。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1990年3月10日,我穿着崭新的军装,身背一同打进我高中课本还有梦想的背囊,全村好多的父老乡亲,赶到家门口为我送行,母亲在一旁偷偷抹泪,木讷的父亲也只是重复着一句话:“到部队一定要听党话、好好干”。我强忍住眼泪,心里暗暗发誓:“是的,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为家人争光,为家乡人争光”。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辛苦而新鲜、短暂而难忘,我以优异的综合成绩被挑选到团“尖刀连”,也就此完成了从一名老百姓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接下来十个月的团尖子连生活,我用血和汗两种物质换取了两点收获:一是真正理解和体会了“尖刀连”的含义;二是几个月的摸爬滚打为我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军事训练基础。
入伍第二年,通过文化摸底,我被选调外出学习汽车维修,学业结束后分配到了师修理所。作为一名后勤兵,报考军校的愿望因专业限制已渐成泡影,但业余时间,我却从未放弃自己的文化学习和对梦想的追求。期间,也偶尔会在《人民前线》《金华日报》《金华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散文、杂文及报道类的“豆腐块”。1993年7月,我同时收获了两份喜悦:一是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是收到了武汉军械士官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手捧着虽然与军官院校相差甚远的录取通知书,我仍然喜极而泣。大姐也在回信中说:“一家人都为你感到骄傲和高兴,你要继续好好干”。
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二年军校学业,回到了金华老部队,担任起了连队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的双重岗位。期间多次参加国防光缆施工、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担任全营的突击队长。在全师组织志愿兵军事训练大比武中,我夺得过五公里单项第一名和综合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多次在各项专业考核比武中取得较好名次。因综合素质较强,1998年5月,经全师考评、考核筛选后,我被确定为破格提干对象,并赴军区预提干部集训班完成了学习集训。
在此后的干部军旅生涯中,我更是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时时处处以最佳的姿态和状态回报部队和组织的培养,继续用满腔热血书写忠诚、以激情青春报效祖国。在不同的干部岗位,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党员”。2013年,我光荣地退出现役,就地分配在金华市直某单位工作,至此,我的军旅生涯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的《退役军人优待证》上的服役年限标记为:23年5个月。
2019年,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上大一的儿子,突然向我和爱人提出要去部队,我们思考再三,建议儿子大学毕业后再去部队。2020上半年,上大二的儿子再次说想尽早去部队,我们细细分析:一是儿子从小在部队听着军号长大,早就习惯并向往这种生活;二是他提到在大学虽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空余时间大多同学都在打游戏,感觉是在虚度青春。就这样,我同爱人一致同意了他的想法。
也许,人生总是有很多惊人的巧合吧。网上报名、体检、政审等一系列顺利地通过了。意想不到的是,几年前由金华换防厦门的老部队正好当年有金华的招兵指标,而儿子正好列入其中。2020年9月10日,我同爱人到金华站为即将出发的儿子送行。看着身穿军装的儿子笔挺地站在我们面前,突然间想起了那年的我,想起了在我临行部队前父亲的交代。是的,我也只是简单地叮嘱儿子:“到部队后要肯吃苦、好好干”。其实,从小在部队营区长大的儿子,一直比较懂事和能吃苦的。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抢过我的军帽,一本正经地立正、敬礼:“爸爸,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解放军”,我总是笑着点头鼓励他。还有上高中时的一个周末,他穿着我的体能训练服在部队营区里跑步,可能是出发时间和地点的优势,他跑到了着装一样也正在训练的战士们最前面。回来后,儿子说路口有两个干部在问“这是哪个连队的小伙子,跑这么快”。也许正是这些从小潜移默化地影响,从军梦也早已根植于儿子的内心。
欣慰的是,儿子到部队后,一直能刻苦训练、努力坚持,并也常有喜讯传回家中。新兵连,他的俯卧撑挺进了前五名、单杠引体向上登上了连队“龙虎榜”榜首、步枪射击五发五十环摘得桂冠。新兵连结束前,还主动向连队干部申请去训练最艰苦的侦察连。很快,在营连组织的步枪射击摸底考核中,儿子便在新老兵中脱颖而出,从营连第一,到全旅第一,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连队的一名狙击手,这也正是他常常在电视电影战争片中津津乐道的角色。成为狙击手的几个月后,儿子便通过层层筛选,代表全旅少有选手赴集团军参加集训和比武,并夺得了精度射击第一名和综合第三名的好成绩,集训结束后,成为集团军“十佳狙击手”中唯一的新兵。年底,旅里组织军事运动会,他又一次夺得步枪精度射击第一名和远距离射击第三名两块奖牌,营连官兵均对他这个新兵竖起了大拇指。
年底,因多次出色的表现,儿子也成为了全旅唯一荣立三等功的新兵。2021年春节前,金华婺城区城东街道人武部及街道社区干部敲锣打鼓地将喜报和奖金送到了家里,这是这个新年我们收到的最好祝福和礼物。儿子的相关事迹也多次在部队各级及东部战区公众号上报道和宣传。2022年,也是婺城区“八一光荣榜”上兵龄最短的婺城籍现役军人代表。
儿子的确懂事,从来只报喜、不报忧。我们心照不宣地保持着默契,很多事不让他妈妈知道。其实我懂,侦察连比我们那个时候的尖子连训练更苦更累。个头不占优势的他,在很多训练课目中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负重四十公斤奔袭数十公里、几个小时不动地趴在树丛中、武装囚渡万米起......手、脚、肩上到处是水泡;腮部被救生衣磨破;趴在草丛中任蚊虫叮咬,甚至还被松鼠咬过等等,但他总是笑笑说这都是小事。是啊,或许这就是青春应有的样子。
去年两年义务兵期满前,儿子去留主意不定。选择退伍可以回大学完成学业,还有专升本、换专业的优待条件,但营连干部早就做他思想工作,希望能继续留队,发挥所长争取更多荣誉。儿子征求我们意见,实话说,我爱人觉得就一个孩子,在侦察连也太苦了,早点回来完成学业也好。但是我对儿子只说了一句“你的青春你作主,不要后悔就行”,最后儿子还是选择了转改士官继续服役。今年,儿子也光荣入党了,并当上了副班长。
一晃转业十年了,而儿子依然在老部队服役,常常有一同转业的战友笑道:“你们父子成了同一个部队的战友哦”。是啊,愿这位新战友,在部队里走得更加踏实和坚定,为了祖国的需要,继续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正当毕业季,也愿更多的八婺有志青年,积极投入火热的军营,点亮激情青春,开启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