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编者按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增强广大军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引领“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双拥传统,深化双拥宣传,营造浓厚的“军爱民、民拥军”社会氛围,即日起,我们特开设“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作品”栏目,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
炮弹像长了眼睛炸在敌人脑壳上
洪显林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我的祖国》那熟悉的歌声响起,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兵盛生根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之中。作为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见证者,对那场战役的惨烈至今记忆犹新。
1932年,盛生根出生于浦江县花桥乡马桥头村,自幼家境贫寒。在艰苦的成长岁月里,他既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岁月,又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2月,怀揣保家卫国的梦想,未满16周岁的盛生根独自离家去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45师135团炮兵连的一名战士。从此,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军旅生涯。
孤军奋战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是盛生根军旅生涯中最残酷、最血腥、最惨烈的战役,也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却的一段日子。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共向上甘岭村附近的两个小山头——597.9和537.7高地3.7平方公里的阵地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航空炸弹500余枚。敌人的炮弹像滂沱大雨般地倾泻在我方的阵地上,有几处密集的炸点像正在喷射岩浆的火山口,其炮火之猛烈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二战”。
在连续轰炸三天三夜之后,敌人以7个营的兵力,像一窝蜂似地涌向盛生根所在的45师135团坚守的北山。当时,盛生根的炮兵连被安排在上甘岭的前沿阵地,部队首长要求他们与步兵密切配合,阻止敌人。由于部队的通讯联络完全中断,后方的重型炮兵与友邻支援部队全部落空。盛生根他们和兄弟部队的迫击炮成了步兵唯一可用的支援火炮,他们用迫击炮不停地向冲上来的敌人发射炮弹,支援步兵坚守阵地。
当乌压压一片全副武装的敌人向盛生根他们防守的597.9高地疯狂进攻时,却遭到了来自于盛生根炮兵连的炮击。那些迫击炮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全都打在了进攻敌人的队阵里,而且是哪儿人多炮弹就在哪儿爆炸,敌人伤亡惨重,进攻力度大为减弱。比敌人更为惊讶的是向阵地发起冲锋的步兵战士,因为当时整个阵地硝烟弥漫,观察哨根本看不清敌人在哪里,然而从后面打来的炮弹居然比他们步兵战士的子弹打得还准。后来,步兵战士一个劲地夸赞道:“你们炮兵连真厉害,一打一个准,炮弹全炸在那帮美国佬的脑壳上!”
盛生根与炮兵连战士在战斗中不停地装弹、发射,炮筒在长时间的发射后已经发烫,许多战士的双手被烫伤,但他们“重伤不哭叫,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填装炮弹,继续向敌人发射,不少炮弹都沾满了战士们手上的鲜血。此时此刻,盛生根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炸死更多的敌人,守住上甘岭阵地。
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敌人一轮又一轮的炮火覆盖下,防守597.9高地的志愿军战士伤亡很大。但盛生根他们即便是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和后勤供应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依旧敢于“亮剑”。
每到夜幕降临,盛生根所部就组织力量对美军实施反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山上的土石全被铺天盖地的炸弹打松了,一脚踩下去,就到了膝盖,连迫击炮都架不起来。盛生根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敢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依然架起炮架,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敌人,与步兵战士一道将敌人赶下阵地。
10月19日深夜,借着浓重夜色的掩护,盛生根所在的二营向被美军占领597.9高地反击,蹲在坑道内的战士们蜂拥而出,向美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然而,设在山顶上的敌军火力点,压制住二营反击部队无法前进。在这关键时刻,六连通讯员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扫清了障碍。最终,盛生根与二营指战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制高点发起冲锋,再次将阵地从敌人手里夺了回来。
在上甘岭战役的最后关头,伤亡惨重的美军输红了眼,无奈之下派出了最后一支预备队,也是最精锐的187团。美军本来用于承担应急机动任务的空降兵,居然当成普通步兵使用。然而,美军这支引以为傲的王牌精锐在三天的激战中,被盛生根的炮兵连与兄弟炮兵部队的榴弹炮、“喀秋莎”的炮弹彻底打残了,最终夹着尾巴灰溜溜撤出上甘岭阵地。盛生根与炮兵战士们诙谐地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誓与坑道共存亡
由于五圣山表面阵地大都失守,上级命令盛生根所部转入坑道作战。充分利用坑道避敌锋芒,同时骚扰表面阵地的敌人,再配合外围部队的反击作战,继续坚守五圣山地区。当时盛生根的炮兵连连部与二营营部的坑道非常靠近,以防通讯线路被敌人炮弹炸坏后也能取得及时联系。
进入坑道作战后,盛生根他们运用灵活机动的坑道战术,彻底化解敌人的空中优势。由于敌人是从南坡进攻,但盛生根他们的坑道口在北坡,哪怕敌人的火力再猛烈,也难以形成较大的破坏。从此,敌人白天占领阵地;夜间我们发起反击,夺回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谁能送进坑道一篓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级在后勤运输被美军完全切断之下的一种选择。由于前沿坑道都是在火力逼近下突击修成的,坑道低矮。“吃喝拉撒睡”都在坑道内,终日不见阳光,里面的空气也非常污浊,外面敌人的炮弹在轰炸,坑道里一直在掉碎石和泥土,令人窒息。
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连长和指导员经常让大家齐唱《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歌曲,雄壮而豪迈的歌声振奋了战士们的精神、激励着战士们坚守坑道的顽强意志。
坚守坑道,是盛生根他们在上甘岭战役中生活最艰难的日子。由于压缩饼干缺乏维生素,大量的战士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夜盲症”。这对于主要依赖夜战的战士们来说,“夜盲症”的蔓延严重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广大指战员集思广益,结合实际想出了一个能缓解“夜盲症”的土办法,大家就地取材,摘取附近山上的松树叶子煎起来当茶喝。
一直到后来,当祖国人民把鱼肝油等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送到朝鲜,才使部队上下“夜盲症”的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跨过鸭绿江的那一刻,盛生根已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牺牲的思想准备。
有一天,敌人突然对我军阵地发起攻击,战士们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拼死决战。盛生根在阵地上发现有一位班长身负重伤,于是他和三个战友一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抬起担架火急缭绕地将伤员往战地医院送,刚抬到山腰,“轰”的一声,一发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了,等他缓过神来,亲眼目睹担架上的班长与其他三位战友都倒在了血泊之中,现场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盛生根身上沾满了牺牲战友殷红的鲜血,幸运的是自己活了下来。面对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盛生根的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就在整个战役胜利的前一天,由于连长之前负伤转移,指导员与通讯员一起准备到坑道外观察敌情,刚走出洞口,不幸遭遇敌人的炮击,通讯员当场牺牲,指导员身负重伤,后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每次战斗结束,阵地上尸横遍野,牺牲的战友根本运不下来,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盛生根与其他战友一道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把身边牺牲的战友用一块块白布裹身,在附近找一些相对安全的地方掩埋好,然后立块树牌做个标记,等待这场战争结束后可以找到这些烈士。
胜利终究是我们
1952年11月25日零时,朝鲜下了一场大雪。凌晨之后,敌人竟然未打一枪未开一炮,也未见敌机轰炸和敌人的身影。鏖战多日、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战士们纷纷猜测:美军是被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打尿了吧!
天放亮时,当盛生根他们获悉美军已无力再进攻上甘岭的消息后,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爬上白雪皑皑的山头,像观赏节日的烟花那样欢呼着、跳跃着……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盛生根的炮兵连被上级荣记集体二等功,他们连里使用过的一门82毫米迫击炮因战功显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那段历史的珍贵佐证,也成为盛生根与千千万万的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敢打必胜革命精神的又一生动写照。
70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每当想起当年那些并肩作战和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盛生根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哽咽地说:“当年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过上‘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幸福安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