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7月29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结果揭晓,我市退役军人陈正明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1972年12月,陈正明光荣入伍,从江南秀丽的鱼米之乡来到贫瘠荒芜的太行山区,在陌生而艰苦的环境里,部队作为一座大熔炉,磨练了他不服输,不怕苦的意志,工程技术兵的实践锻炼了他爱钻研、肯创新的品质,通过在部队的优秀表现,他成功在服役期间光荣入党,完成了一个普通青年向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1982年4月,陈正明光荣退役,五年军旅生涯培养出来的意志、品质成为他创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些年来曾荣获“浙江省中小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称号、金华市优秀企业家(金牛奖)、“金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金华市“八婺工匠”称号、“金华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金华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金华发展杰出成就奖、磐安县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等多个荣誉。
艰苦创业 崭露头角
1978年4月,在部队服役五年的陈正明退役回乡,成为家乡工厂的一名技术工人,凭借在部队中养成的优良作风,他逐渐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1985年5月,本着为改善家庭生计的朴素想法,他用积攒的500元租了已废弃的两间近60平米厂房,成立了尚湖镇春光塑料厂,踏上了漫漫创业路。
创业之初,厂里除了一台注塑机,再没有其它生产设备。为了节省成本,陈正明夫妻俩身兼数职,承担起生产工人、检验员、送货员等一线作业员工作。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一年辛苦下来,年产值不足7000元。
有一次,陈正明到30里外的小农机厂,开发新模具,一昼夜没有回家,妻子张春霞赶去看望,只见陈正明系着围裙,沾满油污的双手制作着模具,他竟不知外面下着大雪,忘了自己二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
就这样,陈正明全身心投入到软管行业,终于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内嵌钢丝低压导电软管,从而在吸尘器软管行业中崭露头角。
异地发展 再创新业
1996年,陈正明响应政府号召,走异地开发之路,将工厂整体搬迁至金华市金磐开发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很快,春光用过硬的质量和一流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同。公司效益明显上升,产值跨入上千万元行列。
2003年,陈正明由于积劳成疾患上肾病,医生下达了“停止工作,卧床休息,才能控制病情,延缓换肾时间的停战令”。而此时正是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陈正明一度陷入焦虑与煎熬。这一年,他有一半时间在医院度过,每天想的最多的问题是如果自己倒下了,那家人怎么办?员工怎么办?企业怎么办?这时,部队里培养的不服输,不怕苦的坚强意志给了他强大的力量,坚决不能倒下!有了这种强大的信念支撑,使他很快就克服了内心的焦虑,走出困惑,坚持边治疗边工作,一有空就深入车间,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他的带领下,经过春光团队的共同努力,2004年公司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春光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创新成长 行业领先
在陈正明的带领下,公司坚持科技自主创新,着力研发新工艺、新设备,持续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公司研发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先后完成省级新产品鉴定57项,获得授权专利60项。主导起草“浙江制造”标准1项,春光也连续十多年生产的吸尘器软管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一,成为国内外一线品牌的首选供应商,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中国驰名商标,主板上市公司。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金华总部、苏州凯弘、苏州尚腾、马来西亚CGH、越南CGH、越南Suntone六处生产基地。初步构建起“立足金华,布局世界工厂,服务全球品牌”的发展战略。成为国内外清洁电器软管行业代表性品牌!
不忘初心 践行使命
牢记党员使命,不忘军人本色是陈正明始终不变的政治信念。作为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陈正明不忘加强组织建设,践行社会责任。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子女就学、家庭困难员工救助、外地员工购房落户支持等一系列长期有效的企业制度。并积极组织党员骨干多次参与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历年来,春光先后为新农村建设、疫情防控、社会慈善、教育事业等公益项目捐赠超过900余万元。
同时,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多次参与老战友回驻地探访活动,为活动捐款捐物。2018年各级政府退役军人组织成立后,他更是第一时间加入组织,积极参与关怀退役军人活动,担任县市两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会长,先后为县、市、省各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捐款72万元。
始终如一的匠心精神。从小作坊到主板上市企业,39年间,面临各种各样的外界诱惑,却能坚持“一米深、万米宽”的匠心精神不动摇。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里,做专、做精、做强,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导者,把别人眼中的“传统产品”做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大市场,夯实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尽管别人称他为企业家,但他始终以劳动者、创业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坚持“人到、眼到、手到、心到”,特别是“心到”,即:一时无法解决问题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即白天想不到晚上接着想,今天想不到明天继续想。即使在工作之余,也能把问题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创新能力才会得到不断增强,历练成为一位“看到别人看不到,想到别人想不到,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三到”人才。他数十年亲临一线,以身作则凝练形成的人生感悟成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员工,并得到了政府领导,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