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老兵系列之朱光

日期:2025-08-15 15:34:25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老兵、传承荣光,金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特别策划推出山河铭记·老兵系列专栏。旨在引导广大战友深刻感悟革命传统,从烽火岁月和英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激发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勇担重任、再立新功。

1.jpg

朱光,1930年出生于义乌市赤岸镇三丫塘村。1942年,年仅12岁的他,在继父的引荐下,毅然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自此踏上充满热血与激情的革命征程。1947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的人生便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先后担任抗日武装新四军金萧支队第八大队主任陈雨笠的警卫员、1纵3旅8团政治处警卫员、华野9兵团教导团文工队分队长、教导处特务连副指导员、志愿军战炮405团高射机枪连指导员、28军83师248团政治部副主任、28军83师独立高炮营正副教导员、82师247团副参谋长。1968年,作为有功部队的团级以上军官,他荣耀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那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2.jpg

首战告捷:战火中初绽锋芒

谈及从军后经历的第一次战斗,朱光老人的目光瞬间明亮起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2年,朱光成为抗日武装新四军金萧支队第八大队主任陈雨笠的警卫员。此后,他便紧紧跟随陈雨笠,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开展游击战争。在那段日子里,他参与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塘西桥之战,那可真是一场漂亮仗啊,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热血沸腾!”朱光老人满脸自豪地说道。当年,第八大队的大队长王平夷得到情报,有一队日军从义亭据点出发,前往吴店一带的村庄进行烧杀抢掠。王平夷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判断日军午饭后会途经吴店村南的塘西桥返回义亭。于是,他果断下令,安排两个中队在塘西桥附近埋伏候敌,同时派一支中队负责警戒义亭方向的日军增援部队。

“当时桥上有一个日本军官,还有一个重机枪手。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先放倒机枪手,然后再打军官……”朱光老人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那次战斗,是他第一次真刀真枪地与日军正面交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次我们歼灭了20多个鬼子,还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还有一匹大洋马和一把指挥刀。那是我参加过的众多战斗中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朱光老人沉浸在回忆中,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3.jpg

险象环生:军民情深共克难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朱光老人也曾经历过生死考验。

在一次战斗中,朱光的小腿不幸受伤。当时,部队缺乏后勤保障和医疗卫生条件,伤员们只能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养伤。朱光和受伤的战友们一共五人,分别住在不同的老百姓家中。可就在这时,3名日军便衣挨家挨户地进行搜查。

“其中一个日本便衣一看到我,就指着我说我是八大队的。”朱光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惊险场景,仍心有余悸。“全靠那户人家的一个叔叔,他说我是他儿子,这才让我躲过了一劫。”便衣走后,朱光老人不放心战友们的安危,便出门去了解情况。得知战友们都安全无恙,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活。”朱光老人感慨道。那一刻,他才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才明白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革命胜利的坚实后盾。

抗战胜利后,朱光老人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滕县保卫战、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1951年,他毅然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回国后,他继续留在部队服役,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jpg

红色传承:余晖之中映初心

1977年,朱光转业回到义乌,先后就职于义乌建材厂、造纸厂等。1990年,他光荣退休,但他的心却从未离开过社会,成为了一名活跃在社区一线的“老兵”。

近年来,孝子祠社区每周六都会举办党员活动,朱光老人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社区的创建工作,他也从不推辞,总是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拖出两个行李箱,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几十年来获得的“优秀党员”证书,这些证书是他一生奉献的见证,也是他高尚品格的象征。2016年,他被评为“金华市最美老干部”,这是社会对他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在日常生活中,朱光老人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外出搭乘公交车时,遇到抱小孩的人,他总会主动让座。“有些人看我年纪这么大了还给他们让座,都不肯坐,我就说我下站下车了,他们就会坐下。”朱光老人笑着说道,笑容中充满了温暖和善良。

从2015年开始,朱光老人便奔走在义乌及金华、东阳等周边的学校、部门,为学生、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至今,他已经讲了近百场。每次讲课时,他都会穿着老军装,郑重地挂上20多枚军功章和纪念章。这些章的背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每一枚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都凝聚着他和战友们的热血与汗水。

“我是幸运的,能领到这些军功章和纪念章,还能够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但我有很多战友为国牺牲了,永远回不来了。”朱光老人哽咽着说道。“所以我要趁现在身体还行、还讲得动,把我和战友们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让更多人记住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革命光荣传统代代传,让年轻的人懂得革命历史、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统。”

朱光老人,这位九旬的抗战老兵,就像一座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记者:王志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