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老兵、传承荣光,金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特别策划推出山河铭记·老兵系列专栏。旨在引导广大战友深刻感悟革命传统,从烽火岁月和英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激发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勇担重任、再立新功。
朱茂开,1933年11月3日出生,磐安县安文街道石头村人,1951年加入磐安独立营,1953年被编入正规部队,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亲历金城战役与板门谈判保卫,立四等功一次。1957年6月,复员回磐安。1958的6月,接受县民政局安排去杭州钢铁厂工作。1961年回乡,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25年。
跟同时代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一样,朱茂开从小就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1951年朱茂开加入磐安独立营,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军人。当时独立营有两个连,1连驻扎在安文,2连驻扎在深泽。自此,朱茂开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53年6月,独立营整编,分为3批,一批去工厂劳动,一批复员回家,还有一批则转入正规部队。朱茂开被编入正规部队,加入了抗美援朝志愿军,他所属的部队是华东三野21军63师189团3营3连。接着他随部队到奉化学习文化知识,一星期后乘火车来到东北部的一座海边城市。
亲历金城战役
紧接着,部队开赴朝鲜,与以往入朝的志愿军一样,朱茂开所在的部队为躲避敌机轰炸,也是昼伏夜行。经过六七天行军,部队抵达朝鲜战场,朱茂开所在部队被安排到三八线防守。
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持续三年,先期入朝的志愿军以大无畏的精神英勇作战,狠狠挫伤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部分早先入朝参战人员开始分批撤回,双方暂时处于停战谈判状态。
李承晚不甘心失败的结局,蓄意挑起事端。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展开夏季攻势,史称“金城战役”。
朱茂开所在的189团配合60军参加金城夏季反击作战,在朝鲜东海岸元山港方向和西海岸清川江方向担任反登陆防御作战任务。开战前,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参战人员都在各自衣服内写上姓名,并规定只带武器,不带其他任何物品,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雄气概。
金城战役是《停战协议》签署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以及李承晚部队打得最凶的一场战役。志愿军集中了1480门各式火炮投入到战役当中,共发射炮弹1900余吨,战况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几次战斗下来,朱茂开成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63师189团3营3连三排排长。
板门店谈判的双枪卫士
金城战役结束后的第7天,朱茂开接到新任务,他被指派担任谈判小组的保卫人员,随身带两把手枪。作为189团唯一一个通过层层遴选,担任谈判小组的保卫员,朱茂开既兴奋又紧张。朱茂开知晓,虽然双方表面停战,但在和平彻底到来之前,危险就会一直存在。
担任保卫员,第一职责就是保护好谈判组人员的安全,一有危险,保卫员们就会用身体挡在谈判人员面前,虽然平时可能会有些紧张,但真正危险信号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会奋不顾身地保护谈判人员。
自茂开自然是尽职的。最让他自豪的是有一次在守夜巡逻时,抓到过美国特工。那天晚上,朱茂开像往常一样在营地巡逻,突然听到一阵不寻常的声音,他不敢马虎,马上通知战友一起扩大巡逻面,最后抓获多名美国特务,连夜将几个特务押到指定地点进行看押。
1954年,经过战争的洗礼的朱茂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后重建
朱茂开在朝鲜4年,后两年几乎都在帮助朝鲜恢复建设,铺设道路,挖山洞,建造房屋,这些工作和打仗并没有区别,同样都是执行上级命令,同样都是军人的职责。由于他在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了部队学习积极分子称号,立了四等功一次。为此,他还经常去兄弟连指导建设房屋,传授心得。
在朝的战后生活仍然艰苦,虽然部队不用上战场冲锋陷阵了,但平时的军事训练还是照常进行,训练的强度仍然大,任务仍然重,特别是在冬天,朝鲜的雪能积到30公分,部队在行军过山时,常常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一不留神就会掉进雪坑,有的雪坑甚至有一人高,士兵们掉下去能吓出一身冷汗。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打枪,放炮,站岗这一系列平时看来很寻常的任务,都显得困难重重。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差,有时冬天还穿解放鞋及单薄的军装。
共享和平的阳光
1957年6月,朱茂开复员回到磐安参加工作。回到家乡就是农民,在踏实务农的同时,朱茂开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25年。
“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也很充实。岁数大了,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党的恩情没有忘,组织的培养关心没有忘。”这是朱茂开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现如今,朱茂开跟在外闯业的儿子朱宝华生活在一起。老人每天都面带微笑,一有空,就会在阳光下给后代及来访者叙说那难忘的峥嵘岁月:“那时候的朝鲜,山上的树都没有了,山上的岩嶂变成了碎石,碎石变成尘土,到处是弹坑。”朱茂开一边说一边望着远方,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