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荣誉从集体中来,荣誉属于集体。”9月23日,87岁的金华雷锋事迹馆创办人、退役军人曹荣安在群里这样回复志愿者的祝贺。
原来,刚刚在北京召开的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国关工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表彰了全国599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1397名先进工作者。其中,金华有1个集体,5人喜获殊荣。曹荣安光荣上榜,这也是他荣获的第9个国家级荣誉。
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曹荣安却比平时更加忙碌,他正组织志愿者准备“迎国庆——永恒的雷锋”邮集专题展的布展工作。
“这套邮集曾经两次荣获浙江省集邮展览金奖。”曹荣安指着两叠厚厚的邮集介绍,这套邮集内,不仅有已故的雷锋生前战友、最早拍摄雷锋专题的解放画报记者的珍贵手迹和图片,还有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雷锋生前战友冷宽等多位与雷锋生前有着密切联系的战友、工友保存的历史资料等,总计有上百件。
“这些都是见证雷锋成长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学雷锋的历史,特别是让青少年和孩子们理解雷锋文化,传承雷锋精神,做国家强大的接班人。”曹荣安说。
曹荣安因为学雷锋、做环保而被金华市所熟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雷锋老人”,而走进雷锋馆的孩子们,更是热情地称呼他为“雷锋爷爷”。
曹荣安的“雷锋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还在银行系统工作,是单位里有名的“环保先锋”,热衷于收集废旧电池,宣传环保理念。但渐渐地,他发现,环境的清洁固然重要,但心灵的“环保”、精神的滋养更为根本。他看到社会转型发展中,一些年轻人出现了价值观的迷茫,这让他深感忧虑。“物质丰富了,精神不能匮乏。”曹荣安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建立一个阵地,专门宣传雷锋事迹和红色文化,为青少年树立精神的灯塔。
这以后,他拿出微薄的工资和积蓄,四处奔波收集与雷锋相关的史料、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本本旧书、一枚枚像章,都是他的“宝贝”。没有现成的场馆,他就把自己家变成了“微型展览室”,后来又在相关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几经周折,于2010年5月,正式创办了金华雷锋事迹馆。
对于曹荣安来说,雷锋馆不仅仅是陈列场所,更是生动的课堂。创办雷锋馆以来,他耐心地为每一个孩子讲解雷锋的故事。他会指着一张雷锋帮大娘买票的照片,讲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雷锋内心的善良;他会拿出一件补了又补的袜子实物,让孩子们触摸感受什么叫“艰苦奋斗”;他更会展示创作“小学生学雷锋”标语,告诉孩子们学雷锋从练好字、懂感恩、讲环保开始。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感情,仿佛雷锋就是他的一位老朋友。他不仅讲雷锋的故事,还讲金华本地革命先烈和好人模范的事迹,将红色基因与乡土文化紧密连接。
“曹爷爷讲的故事,和书本上不一样,特别真实,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位听过他讲解的小学生这样说。许多孩子第一次走进雷锋馆时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离开时眼神却变得明亮而坚定。曹荣安用故事这把钥匙,打开了无数幼小心灵通往真善美的大门。
据统计,金华雷锋馆共拥有3.2万余件藏品,其中1.5万余件雷锋主题藏品。截至今年8月,金华雷锋馆共接待全国各地参观人数25万余人次,56个单位挂牌为社会实践基地,其中,曹荣安个人被54个单位聘为辅导员,共开展雷锋精神主题讲座2400余场次,听众超过22万人次。“雷锋精神不是僵化的教条,是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这些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我要做广播雷锋精神的种子,让它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曹荣安说。
金华传媒记者:孙武斌 孔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