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电力铁军”:退役军人虞向红荣膺“全国最美志愿者”

日期:2025-09-08 17:21:38 来源:​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虞向红1.jpg

9月3日,东阳市中山路9号的东阳市退役军人服务站,暖意融融。10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与十多位退役老兵庄重端坐,脊梁笔挺,凝神观看阅兵仪式;一旁,几位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暂时停下奔忙的脚步,全神贯注望向直播屏幕;30多位脊髓伤友挥舞手中的小红旗,眼眶湿润却笑容明亮——他们共同相聚在驿站,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这超燃氛围的背后,是虞向红带着队员们连夜布置场地、调试设备、保障直播流畅,默默穿梭在人群中的忙碌身影。这一切,不过是他二十余年如一日、无数个默默奉献的日常剪影。

这位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营销党支部书记、国家电网浙江电力(东阳吴宁)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东阳市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领衔人,刚刚被授予“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者”称号。从1999年部队转业进入电力行业起,他誓言铮铮:“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竭尽所能,多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军旅生涯铸就的担当,自此熔铸于守护光明的征程。

在乡野村落,他是不知疲倦的“电力血脉”守护者。农网改造的日日夜夜,他披星戴月走遍寀卢、单良等村庄的犄角旮旯,摸清每一条线路、倾听每一户需求。“哪条线路出问题,他总能第一时间修好。”村民老单的赞誉,是乡亲们赠予他“最信赖的电力红马甲”称号的最好注脚。从成立东阳首个带电作业班,到实施“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工程,他将电力人的专业与退役军人的攻坚精神合二为一,点亮了万千农户的“亮堂堂”生活。

当灾害突袭,军人的血性与胆魄在寒风暴雪中迸发。2008年那场历史罕见的暴雪重创三单乡,虞向红毅然放弃岳母家的乔迁宴,带领队员在零下10℃的冰天雪地里连续奋战16昼夜。饿了啃干粮,渴了化积雪,硬是用人力将电杆拉上山、立稳根基。最终,他们以血肉之躯架设起20多公里的生命线,让5000多户深山居民重获光明与温暖。“手脚冻得没知觉,但看到灯亮,值了!”他话语中的军人豪情至今滚烫。

也正是那场雪灾,让这位电力“铁汉”目睹了山区空巢老人、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心中涌起“必须帮一把”的柔情。2016年,他领衔发起“幸福蜗居”项目,为低保残疾人撬动旧房改造的奇迹。在政府与社会爱心力量的托举下,累计募集资金物资超900万元,改造面积8500多平方米,让浙川两地200多户困境家庭重获安身之所:69岁的盲人奶奶告别“蜗居”住进敞亮新居;13岁孤儿完成了父亲重建家园的临终嘱托;寒门学子重塑信心考入浙江大学……该项目最终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项目等12项省部级荣誉。

虞向红的公益版图不断生长:“幸福轮友”项目为脊髓伤友建立“破茧成蝶”帮扶体系,已助力90位伤友重建生活,其中65人成功就业;“幸福芯灯”为空巢老人改造老旧电路;“幸福种子”为困境儿童助学圆梦……今年助残日,他更带领“轮友”跨越1500公里赴北京登长城、看升旗,向世界展现“有爱无碍”的中国文明画卷。

在“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旗帜下,他和志愿者们累计服务超8万人次,构建起覆盖“助老、助困、助学、赋智”的“幸福花开”全域公益生态圈。二十余载时光,他累计开展电力与志愿服务3万余次,结对帮扶82位脊髓伤友和125位空巢老人,以军人的坚韧拓展着公益的疆界。

从保家卫国到守护万家灯火,从抢险一线到扶困前沿,虞向红以永不褪色的“红马甲”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12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是对他坚守初心的礼赞,更是退役不褪志的生动诠释。

“只要干得动,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这位老兵的声音,依旧如当年初穿军装般坚定。他将忠诚与奉献化作光明的火种,照亮了一条条通往幸福的崎岖小路——那便是军人本色在时代长卷上最炽热的签名。